枢密院十号:美军向中国亮出“超远程武器”!
来源:枢密院十号
正在举行的枢密“环太平洋2024”多国联合演习似乎并没有如五角大楼期盼的那样引起外界的太多关注,倒是院号远程演习中“不经意”透露的一款“超远程武器”最近成为了军事圈关注的热门话题。美国“动力”网站7月3日称,美军上海市某某建筑科技制造厂参加演习的向中“卡尔▪文森”号航母搭载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机翼下挂载了一枚异常粗大的陌生导弹,从其弹体编号和外形判断,国亮它应该是出超“标准-6”舰载防空导弹的空射版本,堪称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射程最远的武器空对空导弹,瞄准了“在与中国爆发的枢密大规模冲突中远程猎杀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院号远程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机翼下挂载了一枚空对空导弹
参加演习的美军上海市某某建筑科技制造厂多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都携带这种导弹,它的向中弹体上印着的编号是NAIM-174B,表明其具体型号是国亮AIM-174B空对空导弹,前缀字母N表示这些导弹被用于特殊测试。出超弹体前部有蓝色细线,武器表明这是枢密惰性训练弹(实弹为黄色细线),弹体中心附近的黑黄色标记也表明它的测试用途。
报道称,AIM-174B空对空导弹是以美国海军舰载的“标准-6”防空导弹为基础改进而来,后者的射程超过350公里,主要用于拦截远程空中目标以及飞行末段的弹道导弹,理论上还具备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尽管AIM-174B空对空导弹为了由舰载机挂载而取消了助推器,但从高空高速战斗机从空中发射的特点,可能使它的射程更远。这意味着AIM-174B能够在数百英里外拦截各种空中威胁,射程远远超过了美国空军现役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甚至可能超出了研发中的AIM-260远程空对空导弹。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挂弹飞行
“超级大黄蜂”和AIM-174B超远程导弹的这对组合早在3年前就被发现,但当时导弹涂着黄色的试验涂装,且美国海军从来没有正式承认。如今该导弹已经由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正式挂载,并采用灰色的标准涂装,表明它的性能逐渐成熟可能具备作战能力。
报道提到,“考虑到中国正在部署自己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美国海军装备这种远程导弹将带来巨大优势”。例如美国空军可以使用AIM-174B导弹在极远距离对付空中预警机、侦察机、海上巡逻机、空中加油机以及轰炸机等笨拙的大型飞机。“这将是帮助美国对抗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关键方法之一。”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挂载“标准-6”导弹
另外“标准-6”导弹也可以用于打击地面或水上目标,因此AIM-174B导弹或许也继承了这种特性,由于它的飞行速度非常快,使得对手的防御面临巨大挑战,可以用来对付防御严密的目标。因此报道猜测,AIM-174B导弹在“环太平洋2024”演习期间出现的事实,可能表明它将用于实弹演习,美国海军计划在这次演习中用各种武器击沉退役的4万吨级“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或许该导弹也将借机一现身手。
报道最后承认,不管怎么样,美国海军装备该导弹,对于“未来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潜在冲突极为重要”,美国军方预计这场冲突将以超远程“杀伤链”为主。
军舰发射导弹
尽管美媒吹得很厉害,但老司机认为,其实AIM-174B导弹不过是美国海军无可奈何之下的应急之举而已。因为作为其设计原型的“标准-6”舰载防空导弹的体积和重量都相当惊人,重达1.5吨,全长达6.6米。美国专家的相关估算认为,即便AIM-174B导弹拆掉了助推器部分,将长度缩短了两米,重量也降为600-800公斤,但仍远远超过已知的其他远程空对空导弹。例如美军现役主力的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射程约70公里,重量只有145公斤;俄罗斯R-37M远程空空导弹虽然以笨重而著称,但它的发射重量也只有500公斤左右,其射程达400公里,与AIM-174B导弹基本相当。还有讽刺称,AIM-174B导弹的粗笨外形直接让人联想起美国海军在冷战期间研制的AIM-54“不死鸟”中距导弹——后者重达466公斤,射程近200公里。半个世纪都过去了,美国海军在超远程导弹方面就进步了这么点?
然而面对中国和俄罗斯都在相继推出新一代射程超过300公里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的现实,美军对标的AIM-260远程空对空导弹却研制进展缓慢,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迫使美国海军不得不采用“赶鸭子上架”的凑合办法让“标准-6”上天。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责任编辑:娱乐)
- 印度再批美国以印度购俄石油为由加税
- 2024年黑龙江高考本科招生院校及计划变化,新增26所高校在黑招生
- 阿根廷总统米莱:“我可能会获诺贝尔奖”
- 3岁男童被狗咬伤离世,接种狂犬病疫苗为何仍无法避免悲剧?
- GTS回归、GT不熄:凌渡L凭何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燃油轿跑?
- 7月1日起沙特将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目的地
- 俄外交部:已向金正恩发出访俄邀请
- 彩色阔腿裤正流行,穿出态度才时髦!
- 看起来没那么“油”却隐藏着很多能量 减重要学会科学地吃
- 教育孩子,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 印度派技术团队“帮”孟加拉国护河,是为制衡中国?
- 高考结束迎来“摘镜潮”,术后仍需科学用眼防止再次近视
- 能源领域,十余名官员被查
- 台湾首现2例!冲上热搜的“日本脑炎”到底是啥病?
- 美情报机构频繁对我国防军工领域实施网络攻击窃密
- 航线新增、机票促销、目的地特惠……暑期游热潮将至
- 奔驰EQE SUV 500动态评价:稳的一匹
- 研究生数是本科生的37倍!读研还值得吗?
- 捷达VS8 9.9万起开启预售 德系品质+国产价格
- 印度派技术团队“帮”孟加拉国护河,是为制衡中国?
- 外媒紧盯:中国对美出口暴增660% views+
- 水果为什么越来越好吃了?“果”然不简单 views+
- 高温天如何护心?听专家指点 views+
- 印度又要气炸了 views+
- 捏造杭州余杭“粪水”谣言,邵某豪被刑拘 views+
- 中新健康丨专家:乳腺癌筛查不是“一筛了之” 精准诊疗需要贯穿全局 views+
- 大暑正伏天,过好蝉鸣脆、西瓜甜的小日子! views+
- 2025高考录取:临床类投档分全面下降,大湾区大学直逼中山大学 views+
- 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慧被查 views+
- 中国和匈牙利顺利完成引渡条约谈判 views+